端履门or端礼门?
西安的一些地名,往往会误导外地游客。例如东大街附近的端履门,这个地方的来历与鞋子无关,且现在也没有城门。端履门这个地名,从明代西安秦王府城的“端礼门”一脉相承而来。“礼”和“履”读音相近,后来成了端履门或许只是一种误读。
香米园
香米园,一个好听的名字,那里有多条小巷,交织成片。也因为这个名字,总让人觉得那里曾经应该是稻田葱绿。而事实上,香米园的命名与米无关。它的真正来源是:北宋时期宰相寇准在陕为官时,给位于此处的自家花园题名“香墨园”。 久而久之,“香墨园”就演变成了谐音“香米园”。
姑娘村
西八里有个姑娘村,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叫作姑娘楼。由于当时村子富裕,专门为姑娘们建了一座楼,如果姑娘不外嫁,女婿上门,两人就可住进姑娘楼内,享受村子里的优厚待遇。这样的村子在西安原有很多,现随着观念的改变和城中村的拆除,姑娘村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西安有四个“二府庄”
西安有四个“二府庄”。雁塔区有两个,莲湖区有一个,未央区有一个。一城之内有四个地方使用同一地名的确少见,这主要是历史传承原因所致:或为官员住地,或为皇亲庄园,或为官府田庄,个个得名都很有来头。因此,如果您来西安打车去二府庄,一定要向司机说清楚是哪个街办辖区的二府庄,以免南辕北辙。
西安有个杏花村
杜牧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儿,已很难说清楚。但西安有个村子却是名副其实的“杏花村”。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原名娲氏村,据说女娲曾在此居住,以出产娲氏大杏闻名。村中种植的杏树,有的已逾百年。每年三月,漫山遍野的杏花开放,整个村庄浸在花海之中,如诗如画。
名叫“ 沱”的村庄
西安有不少称“泘沱”的村庄,比如南郊的金泘沱和沙泘沱,北郊的马泘沱和泘沱寨,这个“泘沱”是啥意思?有一种说法是凡是叫“泘沱”的地方都曾住过蒙古贵族,“泘沱”其实是蒙古语,意思是“水边的村镇”。据考证,这些称“泘沱”的村庄很多都出现在元代。
很文艺的文艺路
文艺路,南起南二环,北至环城南路。从文昌门出来,目光所及是成立于 1957 年的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再往南走,省京剧团、艺路由此得名。省歌舞剧院、省戏曲研究院等文化演艺单位在路东顺次排列,文艺路由此得名。
金花路与金花落
话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行至西安东郊一带,忽听锣鼓喧天、杀声阵阵,吓得老佛爷连头上的金花都抖掉在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艺人在街头舞枪弄棒。当地居民编出顺口溜:“金花落,金花落,金花落在黄土窝,百姓看得乐呵呵。”从此这里就叫金花落,即今天的金花路。
灯笼村
三兆花灯照九州,精工细作传千古。西安雁塔区的三兆村做灯笼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灯,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灯笼村”。每到农历新年前,这里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村民院落摆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村路上车来车往,成百上千的灯笼被南来北往的汽车送往全国,甚至送出国门。
开通巷
要在名胜古迹之外寻觅一道西安的怀旧风景,开通巷是不错的选择。这条从明清时代延续下来的老街道,过去鲜有商铺、单位,是比较纯粹的居住区,如今沿街尽是店铺。巷内有百年老树,路边不时可见磨光了的石礅,许多居民家还在沿用老式的砖木门头,还有几户值得探访的百年老屋。
(整理自互联网,欢迎关注公众号:kuangshanlu。分享生活资讯,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