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末期,奥迪双钻的风靡推动了四驱车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但是由于对速度的极限追求以及对马达改造的不限制使其走向了末路。而田宫的再度兴起则是在发布了马鞍跑道之后,这一跑道的出现直接将四驱车由“平面运动”上升成了“三维运动”。有了飞跃动作,四驱车便加入了对飞跃姿态以及落地稳定性相关的改装,首当其冲就是配重丁丁的选择。

丁丁的分类由轻到重(俗称):

小桶丁、片丁、大桶丁、上分体丁、半砖丁(图中未出现,后文介绍)、下分体丁、小丁、小砖丁、大丁、大砖丁

小丁丁购买链接

作用:

在官方给出的介绍中,配重的使用主要是为了缓冲车辆落地时的反作用力,以免车辆出现二次反弹的情况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常见的有中翼丁和尾丁,还有最近十分火爆的超人荡与接车盒尾荡都是起这样的作用。在实际比赛中,配重对车辆飞行姿态的调整也尤为重要,通过在提架上安装丁丁依据杠杆原理调整飞行姿态。

在使用后提架飞跃时,丁丁向上运动,提架另一端会给车尾一个向下的力。因此,在车辆自身为平衡飞跃状态下会出现仰头的姿态,而车辆本身为栽头姿态时则会使车辆保持平衡的飞行姿态。

而在使用前提架飞跃时,丁丁向上运动,提架另一端会给车头一个向下的力。因此,在车辆自身为平衡飞跃状态下会出现栽头的姿态,而车辆本身为仰头姿态时则会使车辆保持平衡的飞行姿态。

对落地稳定性与姿态的调整程度则取决于配重丁丁的重量、重心和行程。在分配车辆配重时,一般遵循“轻车重丁”的原则,这样可以使车辆在飞跃后更快的落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各种丁丁的数据和常用部位吧,不过配重这种东西没有绝对的模式,根据姿态和需要任何丁丁安装在任何部位(在田宫规则内)都是可以的。

分类:

小桶丁:所用丁丁中重量最小的一款,主要用于对重量的微调。

大桶丁:重量较轻,由于重心高,长度长导致运动行程较短,少用于提架上,多用于尾丁。

片丁:所有丁丁中重量仅高于小桶丁,重心最低,行程最长,但是由于重量太轻很少单独使用,多用于接车盒尾荡。

小丁丁:使用频繁的一种丁型,可用于全车任何部位做基础配重。

分体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常用于提架。单枚重量适中,两枚同时使用偏重,有需要时可在上下段之间加入片丁继续增重,或单枚使用。由于其沉孔的设计,可将固定螺丝的螺母包裹,因此在相近重量的丁丁中重心低且行程长。

小砖 小横丁:砖型丁丁,重量较重,常用为尾丁或接车盒尾荡。

大丁丁:所用丁丁中重量仅次于大砖丁,常用于提架。

大砖 大横丁:所有丁丁中重量最高,常用在车尾起压车的作用。


半砖:前段时间随FMA新车同时发售的丁型,单枚重量在3.6克。但是由于尴尬的孔位很难装在除FMA中翼外的其他板件上,因此推荐使用于接车盒尾荡。

固定方式:
       常见固定方式有三种:

螺丝:最常见的固定方式,易于安装,但是由于螺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丁丁运动的顺滑程度。

中控传动轴:剪裁加工过的中空传动轴,重量轻,且丁丁的运动很顺滑,但固定较为困难。

接车盒尾荡:目前很流行的尾丁固定方式,质地较软的接车盒加大了丁丁的运动范围,而且可以随意打孔选择装丁位置。

丁丁封头方式:

自锁螺母:封头效果稳定,但重量较高。

波波头:重量轻于自锁螺母,但在使用沉孔分体丁时,丁丁行程会略微短于自锁螺母。

胶套:田宫海绵刹车中包含的胶管切割而成,封头效果稳定便于拆卸,且可用在中空传动轴上,目前主流的封头方式。

田宫胶带:重量最轻,方便易取但长时间使用容易脱落。

以上就是关于丁丁的介绍,怎么说呢,小编一直觉得关于配重的选择一直是个很玄学的东西,是需要累计大量经验去调整的。文章中只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丁丁的使用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还请各位车手不要拘泥于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车技才会有进步哦。

发表回复